6.怎么知道粮食是否带有真菌毒素?
生霉的粮食都有被真菌毒素污染的可能。要想确切地知道粮食是否带毒,带毒量有多大,能不能继续食用,则必须扦取样品,送交粮食检验部门进行检验。只凭经验和肉眼是无法确定粮食是否带毒的。
7.霉变过程有怎样的症状?
大米霉变过程一般是先“出汗”,米粒起“劲筋”(在沟纹处形成白线),接着有脱糠,失去光泽,表面呈现灰白色,沾附一层碎屑细粉等现象,放出轻微霉臭味。这时米质在食味上尚无显著变异,继续发展下去,水分会增大,米粒变得松软,霉菌大量繁殖,产生各种色泽(白色、微黄色、绿色、紫色、黄褐色、黑色),发出异味,最后腐烂。
8.大米为什么会发霉?
大米中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是微生物良好的天然培养基质。当外界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符合微生物生长的需求,微生物就会在大米中生长、繁殖。微生物在大米上的生长活动将分解、利用大米中的各种营养成分,破坏大米的结构,使大米失去利用和加工价值;同时,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还会分泌各类有毒代谢产物。因此,要确保大米贮藏安全,就必须控制其中微生物的活动。
9.如何判断和防止大米霉变?
食用霉菌污染大米可能引起严重的中毒。以下方法可判断和预防霉菌污染。(1)感观色味判断: 霉变大米的表面呈浅黄色、浅灰色或绿色,其质地也变得松软,易于捏碎,同时可以闻到一股霉味,霉变大米不能食用。(2)防霉: 潮湿、通风条件差的密闭环境有利于霉菌繁殖和毒素的产生。因此,家庭贮存大米时,最重要的是注意通风和防潮。
10.变色的稻米还能吃吗?
正常的稻米呈金黄色或浅黄色,且有光泽,但在高温、高湿度条件下,时间一长,其颜色就会变深,呈深黄色或褐黄色,人称“沤黄谷”,沤黄谷碾出的米也是呈黄色,称作“黄变米”。沤黄谷产生的原因是微生物在稻谷中生长繁殖的结果,由于霉菌的危害,稻谷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掉,品质变劣,食味变差,有的还被黄曲霉、杂色曲霉和青霉污染,其产生的毒素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特别是若被黄曲霉污染后,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对人体的毒害非常大,有人认为,已经发霉的大米经高温煮沸还能食用,这是错误的。因为一般高温烹饪根本不能破坏霉变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因此,已经明显发霉的大米绝对不能吃。
11.家庭中如何保存面粉?
面粉是经小麦加工而成,由于其营养丰富,吸湿力强,且颗粒小,导热性差,故极易受到虫霉侵害,出现发热、霉变,导致酸败,所以说面粉在常温下是一种极难保管的粮食。建议消费者应尽量购买小包装产品,特别是在夏季,打开包装后应当抓紧食用,切莫存放过久,影响食用品质。未吃完的面粉应尽量放置在阴凉、通风、干燥处。切勿在光照和潮湿环境下存放。存放温度应尽量不超过20 ℃。若发现面粉中出现用手搓不开的小粉团,粉质颜色变暗,出现微酸味,说明该面粉已经变质,不能食用。
12.食用油要放置在阴凉干燥处一定要注意避光
热和光照,特别是在紫外和近紫外范围内的光照将显著地增加食用油脂氧吸收率,使其氧化酸败。所以,不论你买回家的是何种级别的植物油,一定要注意放置在阴凉干燥处,避免光线直接照射。最简单的方法是按油瓶的大小,用厚纸板(不透光)做一个油瓶罩,往上面一扣,就解决了避光的问题。
13.油瓶放得不要离热源太近
食用油脂氧化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在温度高于60℃时,氧化速率显著增加。因此,我们在用完油瓶后,要尽可能远离火炉、暖气等高温热源。
14.高温夏季油脂的存储更要小心
夏天温度比较高不利于油脂的存放。第一,注意不要在夏天买多余的油,尽量买小包装油。第二,亚麻籽油、红花籽油、葵花籽油等不饱和度比较高的油不仅要避光,同时对已开过口的最好存放在冰箱中。对开封的油品更要注意存储条件。(待续)
(来源: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网站)